当前位置为:医院首页 >> 健康教育 >> 科普宣传 >> 我国血液工作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

        我国血液工作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

        日期:2012年12月21日 15:46

          1998年我国颁布实施《献血法》,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,标志着我国血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,我国血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,体现在建立并不断完善了无偿献血制度和血液安全管理制度;建设了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,血液供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,血液安全水平得到有力保证;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逐步提高。十一五期间,自愿无偿献血人次由2006年的675万增加到2010年的1180万,增幅达到74.8%;年采血量由2006年的2295吨增加到2010年的3935吨,增幅达到71.5%。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9%。通过《献血法》的实施,血液工作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。
          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《血站基本标准》、《血站管理办法》、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》、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》、《临床用血管理办法》、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》等一系列血液管理规章、技术标准和规范,对加强采供血机构质量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,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《献血法》,履行政府职责,把无偿献血作为保护群众健康、提高公民素质、提升城市和地区形象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,并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人民满意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。宣传、文化、科技等部门把无偿献血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,普及和推广无偿献血科普知识;城管、交通部门为无偿献血宣传点和街头献血点的设置提供支持和保障;教育部门把献血知识纳入学生健康教育内容,鼓励适龄青年踊跃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宣传队伍。有关部门陈竺部长、张茅书记等部领导以及一些省市领导同志率先垂范,身体力行,参加无偿献血。自1984年起,共开展11次国家级无偿献血表彰,受到表彰的个人和城市不断增加。2008-2009年度受到表彰的个人共计112347人次,比前一年度增加了59526人次,增幅达113%。到目前,获奖者共计189102人次,先进城市共计600个(次)。
          《献血法》实施后,国家在“十五”期间投入22.5亿元加强中西部血站建设;“十一五”期间继续通过中央转移地方支付向地方拨付1.67亿元用于加强血站管理和能力建设;2010年又专项投入1.576亿元用于开展血站核酸检测工作,提高检测技术水平。2007年以来,有关部门连续5年开展血液安全督导检查,促进血站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。全国32个血液中心、330个中心血站和97个中心血库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,并实施了全员岗位培训和考核制度,为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奠定了基础。既通过加大投入、改善“硬件”条件,又要提高能力、加强“软件”建设,采供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,近年来血站的年供血量以年均12.6%的速度递增。各地形成了以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,社会团体和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为补充的应急血液保障机制。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、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灾害医疗救治,以及今年“7.23”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重大灾难事故血液保障工作中,政府有力领导,社会广泛支持,民众积极参与,确保应急事件临床急救用血的需求和安全,也充分显示出广大人民群众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的优良传统和社会大家庭“血浓于水”的友爱温情。
         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,临床合理用血既是保护血液资源的重要环节,也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。根据《献血法》,有关部门颁布实施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》、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》,对医疗机构加强临床输血管理,实施科学、合理用血提出要求。有关部门还在北京协和医院、医科院阜外医院、华西医院等大医院开展临床用血工作试点,通过采取临床用血分级管理、开展技术创新等措施,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。
          《献血法》颁布实施后,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,特别是在采供血服务体系以及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显著,但是血液供应紧张状况在一些地方依然难以缓解,个别地方呈现常态化趋势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一是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。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,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。在血液供应量以年均12%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,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,2010年与2009年相比,手术人次增长18.6%,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.7%。二是无偿献血基础薄弱。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.7‰,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.4‰(丹麦最高为67‰),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.1‰,也低于香港的30‰和澳门的23‰,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‰也有一定的差距。三是仅靠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系统开展宣传,效果不显著。四是血液需求的区域分布和流向不均衡。大量患者流向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,导致这些城市用血量大,血液缺口明显,无偿献血的动员和招募工作难度大。
          血液不能生产,人体是唯一来源;血液储存要在有效期内,因此,采供血工作每天都要从“零”开始,不得有半点松懈,没有人伸出手臂,采供血服务工作就无从谈起,这些特点决定了血液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大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。目前,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,每天需要有约7万人献血,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,到2015年,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。
          当前,社会对无偿献血还存在认知上的“误区”,需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,降低特殊事件和负面舆论对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消极影响,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。事实上,献血是不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;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均可根据《献血法》和各地的用血返还政策享受无偿用血的优惠;根据财政部、发改委、民政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有关部门《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》(财社〔2009〕66号)规定,血站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,其经费来源及支出均由政府财政安排。
          血液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涵盖了从无偿献血组织发动、血液采集制备到临床合理使用的血液采集供应全过程,是以发展无偿献血工作为重点,建立采供血机构质量、安全、服务体系为基础,为临床提供安全、足量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为目的,为献血者、用血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。血液工作无小事,加强血液管理,确保血液供应和安全,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。有关部门将持之以恒地推进无偿献血工作,动员社会广泛参与,完善政府主导、多部门协作、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,深入宣传,引导社会广泛参与,加强采供血体系建设,提供安全、优质、高效服务,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,节约血液资源,提高血液的利用率,保障血液安全。

        所属类别: 科普宣传

       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

        援助热线:022-24415278